2025年8月4日,央视首次公开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视频,迅速引发了全球关注。画面展示了辽宁舰与山东舰的双航母编队突破重重海域,驶向西太平洋,伴随着舰载战斗机翱翔在空中,直扑一架抵近侦察的无人机。歼-15战斗机从甲板上快速升空,飞行员通过无线电报告:“无人机的位置,始终处于我们导弹的有效打击范围内。”这一幕不仅彰显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也标志着中国航母舰队的战略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这次远海远洋训练,标志着中国航母首次在西太平洋深处展示“带刀护卫”的锋芒,同时也让世界见识到中国海军从单舰作战到双舰协同作战的重大进步。这不仅意味着我国海军具备了强大的远洋作战能力,更是对美军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挑战做出了一次强有力的回应。
2025年的西太平洋,正处于冷战后最深刻的军事格局转型时期。选择在这一敏感时刻公开此视频,绝非偶然。此时,美国正在加速部署堤丰中导系统,并且美日菲联合军演频繁进行。央视公开展示的双航母编队远海训练,不仅是对外界传递明确的战略信号——中国海军已经具备常态化的远洋作战能力,同时也是对国内民众的一次民族自信的凝聚。画面中,双航母并肩航行的震撼效果远胜任何外交声明,尤其是战斗机与无人机的实战化演练,展示了中国海军应对新型威胁的能力。这一行动不仅是对中国海军实力的展示,也是在回应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
展开剩余73%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我国海军持续提升远洋作战能力。2025年6月,辽宁舰与山东舰编队成功穿越宫古海峡,深入南鸟岛与硫磺岛东南海域,进入曾被美军视为“绝对防御区”的深蓝水域。当两艘六万吨级巨舰并肩航行于广袤的海面上时,这一壮丽场面代表着战略层面的重塑。从战术角度来看,双航母编队不仅提高了预警机的覆盖范围,更能形成双重攻击波次与坚不可摧的防御体系。据日本防卫省的报告,辽宁舰编队舰载机的起降频率已接近美军航母战备水平,歼-15战斗机携带实弹进行跨昼夜演练,055型驱逐舰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随时待命——这一切无不表明,中国海军已打破了“第二岛链”的束缚,成功迈向远洋作战的新时代。
那么,什么是“第二岛链”?简单来说,第二岛链是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而构建的一条海上战略防线,其核心由关岛起点,串联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及帕劳群岛,形成一条环太平洋的弧形防线。美军曾宣称,这条防线足以将中国海军局限在“第一岛链”内,使其无法突破进入太平洋腹地。第二岛链的位置更为深入太平洋,相较第一岛链,对我国海军的远洋行动形成了更大的制约。
然而,中国海军的双航母编队成功突破了这一“天堑”,意味着我国海军不仅打破了美国的海上封锁,还能够在广袤的太平洋上更加自由地展开战略行动。此次突破也彻底粉碎了美军的战略幻想:当辽宁舰的舰载机出现在关岛东南500海里处,山东舰的预警机全程监控美军P-8A反潜机时,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海军的“区域拒止”能力,已远远超越了近海防线,延伸至整个西太平洋。
辽宁舰与山东舰双航母编队的协同作战模式,不仅从技术层面展示了中国海军的飞跃发展,更在战略层面重塑了亚太的军事格局。双航母战斗群配备了大量各型战机、精确制导武器及潜艇护航部队,形成了完整的拒止作战体系。两艘航母之间通过数据链共享信息,统一指挥调度舰载机的起降与作战行动。例如,一艘航母负责防空任务,另一艘则执行对海攻击任务,两者紧密配合,形成强大战斗力。而护航舰艇则根据任务的不同,灵活编组,为航母提供全方位保护。
面对美军11艘航母的数量优势,中国海军早已走出了一条非对称发展的道路。未来,一旦爆发中美冲突,我国将拥有多种应对策略。在台海方向,我们通过岸基航空兵与反舰导弹构建起“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在航母编队运用方面,未来中国有可能依托双航母编队甚至更多航母编队的力量,结合075型两栖攻击舰,实现灵活部署,争夺远海制海权与制空权。更为关键的是,东风-21D、东风-26等反舰弹道导弹与航母编队形成“空海一体”的打击网。若未来中美发生冲突,中国将不会与美国展开航母对决,而是通过体系化作战,将战场控制在第一岛链内,并以航母编队前出,切断美军的后勤供应线。这样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是基于对中国自身优势的深刻认知与信心。
对于中国双航母编队的西太平洋远航,你有何看法?
发布于:天津市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